學號
|
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度
|
96712163
|
單艾琪
|
台北歐洲學校小學部華語文教學之研究
|
金榮華
|
972
|
96712180
|
吳佳育
|
主題活動在華語教學上之應用-設計理念與實務研究
|
金榮華
|
972
|
96712040
|
馮元玫
|
現代漢語結構助詞「的、地、得」的語法分析及教學應用
|
林文慶
|
981
|
96712104
|
洪淑慧
|
台日基礎華語教材之比較研究-以《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與《語學三十六景【中國語入門】》為例
|
林文慶
|
981
|
97712108
|
高雷娜
|
故宮文物數位學習網對華語文化教學之功能探討
|
孫劍秋
|
982
|
96712074
|
劉竹瑗
|
新住民華語教學之研究-以臺北縣明志國小新住民識字專班為例
|
錢奕華
|
991
|
96712198
|
游奇英
|
零起點漢字教材編製研究─以78個兼具部首部件身分的最常用字為學習的切入點
|
黃沛榮
|
991
|
97712019
|
吳怡芬
|
溝通式外交華語教材設計與研究
|
孫劍秋
|
991
|
97712060
|
張紫瑩
|
中國武術詠春拳之華語文化課程設計
|
錢奕華
|
991
|
97712078
|
何偉韻
|
華語教師行為模式與第二語言學習動機的關係
|
周敏潔
|
991
|
97712213
|
黃心怡
|
外籍配偶注音符號教學之研究─以北縣一所小學為例
|
周敏潔
|
991
|
97712515
|
徐贇
|
多媒體中的「聲音」和「圖像」影響外籍生華語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
|
陳亮光
|
991
|
96712112
|
陳怡至
|
學習者為中心之暑期遊學團華語課程教學設計
|
陳亮光
|
992
|
96712023
|
張瀞文
|
書法教學對非漢字背景華語文學習者漢字習寫影響之研究
|
陳亮光
|
1001
|
97712116
|
吳玥珍
|
現代漢語基本顏色詞之習得與教學策略
|
孫紀真
|
1001
|
98712179
|
林書華
|
泰北地區華校教學現況與教師發展需求之探究
|
孫紀真
|
1001
|
97712141
|
趙語庭
|
十二生肖融入華語文化中級課程教學之應用研究
|
周敏潔
|
1002
|
97712523
|
黃心慧
|
羅馬房記憶策略應用於華語詞彙學習與記憶成效之研究
|
周敏潔
|
1002
|
96712058
|
陳維真
|
華語文教師數位教學效能分析之研究
|
陳亮光
|
1002
|
96712066
|
袁寧均
|
數位教材融入華語文課程教學之研究─以華裔青少年夏令營為例
|
陳亮光
|
1002
|
96712147
|
陳友文
|
新住民華語專班課室經營研究
|
孫紀真
|
1002
|
96712201
|
黃千凌
|
華語文學習者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關聯性研究
|
陳信助
|
1002
|
98712217
|
孟令偉
|
手語歌對華語詞彙習得成效研究
|
孫紀真
|
1002
|
99714027
|
蘇毓玲
|
非漢字圈學習者漢字讀寫習得歷程研究
|
黃沛榮
|
1002
|
99714078
|
曹中芳
|
ABB詞彙結構融入中級華語學習者口語課程研究
|
孫紀真
|
1002
|
98712225
|
何怡嫻
|
任務複雜度及多元性對零起點華語學習者口語學習成效研究
|
孫紀真
|
1011
|
99714035
|
鍾玫倫
|
「少教多學」教學策略與學習效益之相關性研究-以中級華語課程為例
|
孫紀真
|
1011
|
98712012
|
吳靜柔
|
以空間維度探討華語學習者形狀量詞習得之研究
|
莊適瑜
|
1011
|
97712035
|
陳怡攸
|
初級越南籍學生學習漢語助詞「的」之偏誤分析
|
周敏潔
|
1011
|
96712171
|
游秀盈
|
商業華語之股市用語與生活華語基本字詞比較研究
|
黃沛榮
|
1011
|
97712183
|
陳雅惠(小雅)
|
動賓三字格慣用語融入中級華語文教學行動研究
|
孫劍秋
孫紀真
|
1011
|
97712159
|
陳雅惠
|
華語初級及中高級學習者口語學習策略之研究
|
周敏潔
|
1011
|
96712121
|
莫為中
|
非漢字背景初級學習者漢字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研究
|
孫紀真
|
1012
|
98712021
|
呂如蘋
|
從書寫偏誤分析探究非漢字圈華語學習者之傳統字習得歷程
|
孫紀真
|
1012
|
98712110
|
洪沛緹
|
非漢字背景初級華語學習者混成式教學之漢字讀寫研究
|
張于忻
孫紀真
|
1012
|
98712152
|
顏培珊
|
華語文學習者之數位學習行為及科技準備度與學習滿意度關聯性研究
|
郭彥谷
孫紀真
|
1012
|
98712101
|
施靜芬
|
多媒體教材融入初級越南華語學習者結果補語學習成效研究
|
孫紀真
|
1012
|
A0714065
|
孫錦梅
|
以ADDIE模式為中高齡母語者發展注音符號課程研究
|
孫紀真
|
1012
|
99714108
|
張勝昔
|
簡化字背景華語學習者傳統漢字習得研究
|
孫紀真
|
1022
|
98712144
|
謝純芬
|
非漢字背景學習者漢字學習策略研究
|
孫紀真
|
1022
|
96712155
|
周文娟
|
針對日籍初級華語學習者口語教學之個案研究
|
周敏潔
|
1022
|
96712091
|
謝韻清
|
網路語言認知影響語言行為及態度之研究
|
周敏潔
|
1022
|
A0714529
|
蕭雲雲
|
新手華語教師教學語言修正之行動研究
|
孫紀真
|
1022
|
A1714093
|
趙立筠
|
少年華語混合班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
|
孫紀真
|
1031
|
A1714123
|
白青琉
|
新移民母親華語文閱讀能力與其子女國語文成績相關性之探討
|
陳信助
|
1031
|
A1714115
|
許文儀
|
故事繪本融入華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
宋如瑜
|
1031
|
A2714071
|
許瑞芬
|
繪本教學在新住民親子共學上之行動研究
|
孫紀真
|
1032
|
97712191
|
陳秀瑜
|
一名華語實習教師的實習歷程與反思敘事探究
|
孫紀真
|
1032
|
A0714031
|
郭珊妤
|
華語課堂師生互動之敘事探究
|
孫紀真
|
1032
|
99714019
|
黃珊珊
|
中級華語學習者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之補救教學研究
|
孫紀真
|
1032
|
97712132
|
劉怡棻
|
日籍華語學習者中日同形異義詞學習策略之研究
|
孫紀真
周敏潔
|
1032
|
A2714097
|
王柏翔
|
華語教學中之同音字趣味教學設計研究
|
孫紀真
|
1032
|
A0714138
|
王鈴熒
|
華語教學中漢字學習活動之設計與實施
|
孫紀真
|
1032
|
A1714140
|
張玉萍
|
漢字字源融入初級華語漢字教學之個案研究
|
孫紀真
|
1032
|
A2714054
|
許明琪
|
非漢字背景之成功漢字學習者學習策略研究
|
孫紀真
|
1032
|
97712167
|
彭方玉
|
華語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
莊適瑜
|
1032
|
A1714131
|
羅丹
|
漢日同形詞使用與教學策略分析之研究--以離合詞為例
|
陳信助
|
1032
|
98712161
|
李品慧
|
初級日籍學生華語個體量詞習得之研究
|
孫劍秋
|
1041
|
99714086
|
鄭淑娟
|
華語教學之動詞重疊研究
|
莊適瑜
|
1041
|
99714159
|
駱靜美
|
商務華語學習需求分析 - 商學院外籍學生之觀點
|
張郁雯
|
1041
|
A1714077
|
林書慧
|
以語音聲學探討英語及法語為母語之華語學習者之華語/y/語音現象
|
鍾榮富
莊適瑜
|
1041
|
A3714023
|
翁玉珠
|
漢語副詞「就」的歷時演變與教學語法分析
|
方麗娜
|
1041
|
99714094
|
許飛揚
|
華語教師課堂糾錯行為研究
|
張箴
|
1042
|
98712187
|
張郁盈
|
華語教師在課堂上的動機策略應用
|
張箴
|
1042
|
A0714057
|
徐燕翎
|
「由繁入簡」的漢字教學之行動研究
|
莊適瑜
|
1042
|
A0714120
|
張齡方
|
進義詞「大多」與「多半」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分析
|
方麗娜
|
1042
|
99714043
|
陳秋屏
|
繞口令在華語發音教學上的運用研究
|
方麗娜
|
1051
|
99714132
|
沈雅萍
|
長照華語教材之設計
|
張箴
|
1051
|
0714154
|
張月珍
|
觀光旅遊華語教材設計與編寫研究—以「桃園機場」為編寫範圍
|
方麗娜
|
1051
|
A1714051
|
葉素芬
|
非母語者副詞「才」學習情況調查
|
莊適瑜
|
1051
|
A3714031
|
姚婷齡
|
焦桐《味道福爾摩莎.飯之屬》飲食散文及其教學設計研究
|
方麗娜
|
1052
|
A3714058
|
陳彥齊
|
現代漢語介詞「當」與「在」的時間類框架研究
|
方麗娜
|
1052
|
98712047
|
江美玲
|
現代漢語副詞「也」的教學語法研究
|
方麗娜
|
1052
|
A2714046
|
宋繼容
|
校園華語的需求分析與教材設計研究-以中國文化大學為例
|
張建成
鄭英傑
|
1052
|
98712063
|
秦裕芬
|
華語同音字認知研究
|
周敏潔
|
1061
|
a2714020
|
吳素蜜
|
日籍學習者漢字學習分析及其教學建議—以筆畫色彩教學為例
|
施順生
|
1062
|
A2714135
|
李家旭
|
夜市觀光華語教學方案發展之研究
|
廖遠光
|
1062
|
A4714027
|
范琳琳
|
主題式幼兒華語的教材編寫與教學實施 ─以菲律賓馬尼拉為例
|
方麗娜
|
1062
|
A5714152
|
鄭振融
|
戲劇技巧融入華語教學的設計與實踐
|
張箴
|
1071
|
A4714035
|
蕭靜如
|
兒童華語教材《學華語向前走》的圖文情境研究
|
方麗娜
|
1072
|
A1714107
|
呂智勇
|
初級程度隨文識字策略下的教材與漢字桌上遊戲的開發與應用
|
張箴
|
1072
|
A5714080
|
趙安婷
|
從TPACK觀點探討台灣華語文教學系所課程的科技融入現況研究
|
郭建良
|
1072
|
A4714060
|
李麗宜
|
華語文教學翻譯之設計與實踐研究 ─以《繁華散盡:廖玉蕙散文中英對照》為例
|
方麗娜
|
1081
|
A6714016
|
楊婉琪
|
初級外語教材的文化內容之比較研究──以《當代中文課程》與臺灣國民中學《英語》為研究範圍
|
方麗娜
|
1081
|
99714051
|
劉文媛
|
自主學習納入華語文課程設計與應用
|
張箴
|
1082
|
99714141
|
王麗淑
|
「快樂學華語」及「學華語向前走」第二語言兒童華語文教材情景語境之研究
|
陳信助
|
1082
|
A4714051
|
黃健翔
|
古代漢語文言文教學之設計與實踐─以新加坡遊學團學生為研究對象
|
方麗娜
|
1082
|
A4714132
|
謝坤璋
|
華語漢字認讀、斷詞和閱讀理解個案研究
|
張箴
|
1082
|
A6714024
|
江佳樺
|
初級華語漢字教學研究- 以成人為研究對象
|
趙美聲
|
1082
|
A6714041
|
周文慈
|
協同教學在幼兒華語之設計與實踐研究─以國際學校四至五歲幼兒為研究對象
|
方麗娜
|
1082
|
A6714059
|
林雲秋
|
現代漢語類詞綴「迷」與「粉」之詞義演變及其教學建議研究
|
方麗娜
|
1082
|
A6714067
|
陳思穎
|
漢語動名式動詞之用法分析及教學建議–—以法語母語者為對象
|
方麗娜
|
1082
|
A6714113
|
林小玉
|
日韓學生華語「是」字句之偏誤分析與對其教學策略研究
|
陳信助
|
1082
|
A7714010
|
鄭斐勻
|
《時代華語》話語標記的考察分析與教學建議
|
方麗娜
|
1082
|
A7714036
|
趙敏如
|
CLIL內容語言整合學習在華語讀寫教學之運用探究
|
方麗娜
|
1082
|
A7714125
|
張文珍
|
俄國和法國學生聲調偏誤研究
|
張箴
|
1082
|
A7714133
|
賴雪娟
|
近義詞「想、覺得、認為」之用法比較與教學建議 –以日籍學習者為研究對象
|
方麗娜
|
1082
|
A7714141
|
林淑媛
|
近義詞「永遠、永久、久遠」的辨析及其教學-以語料庫為本
|
方麗娜
|
1082
|
A5714012
|
黃裔珊
|
華語文數位教材模組化研究 ─以《一千字說華語》為例
|
方麗娜
|
1091
|
A5714136
|
王君瑜
|
初、中級華語學習者漢字偏誤分析與教學建議-以越南籍學習者為對象
|
方麗娜
|
1091
|
A6714032
|
龔意雯
|
華語教師與國中國文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分析
|
陳信助
|
1091
|
A6714156
|
方文羣
|
探討華語為第二語言學習者之含數詞成語使用與偏誤及教學分析
|
陳信助
|
1092
|
A7714052
|
林誼辰
|
兩岸華語文師資認證的比較研究— 兼論華語教師勝任力
|
周敏潔
|
1092
|
A3714015
|
趙旻琦
|
混成環境中華語適性教學學生學習成效之探究
|
陳信助
|
1101
|
A5714110
|
胡冬梅
|
初級華語聲調糾錯策略之課室研究
|
張箴
|
1102
|
A7714117
|
吳聖年
|
來台傳教士華語學習需求及宗教華語教材之探討
|
周敏潔
|
1102
|
A8714056
|
施貞吟
|
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新住民華語文閱讀理解應用可行性之個案研究
|
廖遠光
|
1102
|
A9716061
|
邱淑女
|
認知加工對越南學習者漢字學習的影響
|
張箴
|
1102
|